Search

【大稻埕的五種氣味】
 
你去過臺北市的大稻埕嗎?置身在這個古舊的城區裡,你聞到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大稻埕的五種氣味】
 
你去過臺北市的大稻埕嗎?置身在這個古舊的城區裡,你聞到的氣味又會是什麼呢?
 
知名的藝術家謝里法,在日治時代末期就生長於大稻埕。而在他的兒時記憶裡,大稻埕的街上飄散著四種不同的氣息,以及一種無法嗅聞、卻同樣清晰可辨的味道:
 
「記得三、四歲時,祖父帶我在大稻埕散步,這一路上總會聞到五種味道:
 
第一種味道是茶葉。大稻埕聚集許多茶行,門前有婦女圍著在「撿茶」,即是把雜質挑掉,留下較好的茶葉。因此,只要聞到茶香,我就知道自己身在何處。
 
第二種是漢藥。漢藥就是當歸、人參、肉桂等中藥材。我家後面是乾元藥行,天天聞到漢藥的味道,特別有感情。
 
第三種味道是南北貨。從唐山進口的香菇、木耳、火腿,還有肉鬆之類的味道。
 
第四種味道是製作棺材時新劈的木材味,也有它的「香」味,這在永樂町就有好幾家。
 
第五種聞不到,叫粉味。」
 
「小時候聽說大稻埕小巷到處是藝旦間,有很漂亮的藝旦在裡面工作─陪男人談戀愛。為什麼說陪談戀愛呢?當時的社會雖沒有自由戀愛,但可以用錢買戀愛,所以她們是職業選手,受過訓練去跟男人談戀愛。」
 
「那些當藝旦的女孩,從十三、四歲開始培訓,十五、六歲當藝旦,到二十七、八歲已經變成老藝旦了,換成她們像媽媽一樣培養下一代,幫助藝旦從小學習畫畫、寫詩、寫字、彈琴等才藝,培養文藝氣息。」
 
「當時年輕人的結婚對象都是作媒而來,男人們並無戀愛經驗就結婚了,如果回頭再跟自己的太太談戀愛,感覺似乎不太對勁,於是,他們用錢去跟陌生的女人從頭談起,形成充滿粉味的藝旦文化。」
 
大稻埕對於謝里法的研究與寫作生涯,是特別重要的主題。在他看來,曾經在日治時期聚集了諸多知識分子與藝術家的大稻埕,是早期臺灣美術發展的搖籃,其影響力甚至可以比作巴黎的蒙馬特與紐約的格林威治村。
 
與此同時,謝里法也曾創作一部廣為人知的歷史小說《紫色大稻埕》,該書結合了他對於臺灣美術史的研究心得,以及關於大稻埕的經驗與記憶。而在《紫色大稻埕》的場景描寫當中,我們或許也能嗅聞到他所描述的那五種氣味。
 
你出生長大的地方在哪裡呢?故鄉的街道上或角落裡,有沒有什麼氣味同樣銘刻在你的記憶當中?和我們分享看看吧!
 
引文摘錄自
謝里法,〈理想的火花,永不熄滅〉,收錄於謝里法等合著,《跟著大師品人文:給未來醫生的七堂課》(臺北市:天下文化,2016),頁18-21。
-
〖氣味之島〗1%臺灣氣味展
▎日期:11/02(六)- 11/22(五)
▎時間:10:00-19:00 (週一休館)
▎地點:剝皮寮歷史街區街屋21、23號(萬華區康定路173巷)
▎票價:免費參觀


Tags:

About author
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都有使用定位地圖和導航的經驗,目的地上方顯示的經緯度,標誌著我們在地球上的位置,讓我們得知自己所身處的街道和相對的位置。 不過,尋找地球刻度的過程,卻得回溯到五百年前的地理大發現時代,經緯度的尋找、發現乃迄於確立,整整花了一代人的心血。這些尋找地球刻度的先行者,從測量太陽、月亮和天象的過程中,逐步摸縮出一套準則,最後才有了航海鐘的誕生。 那知識呢?我們可以有測量知識的辦法嗎?資訊要如何轉化為知識?幸虧人類世界有一種叫做「書本」的東西,它是用來承載知識的載體和媒介,渺小的人類就可以利用書本來測量知識。 知識是沒有邊界的怪獸,我們很難為它畫出疆界來分類。我們只能倚傍書本作為閱讀和理解知識的起點,利用書本系統地或化約地學習一套知識。 被捧讀在手上、諷誦於心上的書本就如同具體的導引,透過書本所標明的頁數和章節,我們可以得知還需要多少時間,我們可以習得這套作者給出的知識,我們得以安排閱讀的行程表。 那麼,要怎麼測量書本呢?開數、裝幀和設計是知識的表皮,許多讀者是受到書本表皮的吸引而展讀。對書本內部所蘊藏的知識進行測量的工作,則得依賴「書評」,書評可說是知識這張航海圖上的定位。 我們認為,書評是一張入場卷,邀請讀者一同審視知識。書評訴說著作者的意圖、寫作的策略和傳遞的訊息,直指書本內中的誤解和謬誤,同時又訴說書本透露的專注與創見。
如果閱讀是生活的態度,那書評絕對是優雅的試煉。 投稿、合作案請洽:[email protected]
View all posts